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从2001年申办成功后经过7年准备,终于就要开幕了。虽然人们还无法准确预测中国运动员的夺金数,不过,申办筹备到举行这场奥运,对中国的意义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得失,人们今天已可作出评判。
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临近,北京城乃至中国各地随处可见迎奥运的横幅标语宣传画,街头巷尾被营造出一种类似节日般的喜庆气氛。对于不少民众来说,此次奥运不仅是场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中国百年梦想成真的时刻,这是因为,早在1908年中国天津一家报纸发出“希望奥运有一天能在中国举行”的感叹至今,刚好百年时光,昔日国人的梦想正要成真。在北京从事网络销售工作的杨女士说:"我觉得挺期盼的,因为好像每个国家都把能争取到奥运当作一件头等国家大事,那么中国这次能申请到举办这样一次奥运,起码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起码它有能力去举办这样一个奥运,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多少年梦寐以求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觉得非常自豪、非常高兴、非常骄傲。"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次奥运则不仅仅是百年梦想成真,它还有着更深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曾在中国外交部任职达14年之久、现居澳大利亚的前中国外交官陈用林介绍说:"中国政府举办奥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奥运提高国际形象;同时,第二个目标就是给国内制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形象、局面,让老百姓拥护政府,主要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目的是中国政府办奥运的最主要的目的。"
中共各级官员在多种场合也都表示,此次北京奥运是中国的国家大事。而从2001年北京申办成功至今历时7年的筹备过程中,中共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精力,并调动一切资源在海内外进行宣传动员。陈用林以其工作经历介绍说:"外交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因为海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政治任务,而不是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那么它在举办奥运这件事上,从一开始申办到申办成功整个过程都是在外交部的直接参与、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海外的宣传上,实际上是花了大量的钱的,特别是在动员海外力量,对一些国家进行各方面的游说,好多工作都是通过使领馆私下请客吃饭啊、把奥委会想办法请到中国去啊、甚至在许多细节的问题上,比如说参加活动以后给这些国家能涉及到有关奥运、能为中国说话的奥委会成员送的礼品啊,能做到既让人觉得很珍贵、又让人能够接受,从而使人家能够为中国说话。"
虽然从历史惯例及奥运精神上来说,奥委会历来将奥运主办权交给一个城市,而非国家,以避免奥运被政治化;不过,在奥运历史上,也不鲜见举办城市所属国将奥运与政治、民族荣誉挂钩的先例。而中共当局动员各层级政府力量大事动作的做法虽然显示了中共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也不可避免招致外界的批评。美国爵硕大学教授谢田教授说:“其他世界国家举办奥运都是这个城市的问题,而不是这个城市市政府的问题,只是市政府在某些方面有意给予支持,但并不是市政府来作(举办)的,跟我们纳税人没有关系。而在中国,这是政府的行为,这就是个问题,并且还不仅仅是北京市政府的行为,而是中国国家政府的行为,要赔钱的话,全中国人民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
从申办奥运时起,为动员社会各界的支持,中国官方媒体和相关部门不断宣传说,奥运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腾飞,北京以及全国都将从奥运中获利,包括赞助商们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筑业、旅游业的高潮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业、金融业的发展等等,奥运经济一词也成为这两年的热门词。北京奥运前期工作筹备组在早前提交的预算中还表示,包括场馆设施、奥运村、人员培训等,开支约为280到300亿元,奥运期间能带来400亿的直接收入,并可提高奥运年国民经济增长1.1%至1.8%。不过,外界经济学者对此则持谨慎态度。谢田教授以前曾因工作原因,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举行期间,就财务问题与当地奥组委打过交道。他说:"因为现在还没举办嘛,我们很难说它能否盈利,盈利没有到结算的时候才能看得出来,但从现在看来的话呢,中国的钱已经超过了以前所有的奥运会。能不能赚回来,现在看来很危险。因为奥运会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有人觉得奥运会是可以赚钱的买卖,大概是从洛山矶奥运会开始的,洛山矶奥委会组委会的主席叫尤伯洛斯,他是第一个把奥运会弄成一个赚钱的买卖的,他是完全以一种经商的方式来办的,所以它赚钱了就给世界各国人民都带来一种鼓舞,并且各国政府也以为它可以赚钱了。"
目前,中国奥组委早期提交的280亿的预算开支从02年就已改为600至625亿,到了03年,又改为950亿,之后又不断逐年提升,而截至2008年3月底,官方统计显示各项投入已突破4000亿大关,相当于上一届也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支的五倍之巨。不过,当政治目的在奥运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经济上的得失对于中共政府来说,也就算不上什么了。陈用林说:"至于经济方面,它实际上是不考虑的,因为这次奥运开支巨大,是史无前例的,在国际上都没有发生这么大的开支,据专家估计,它每天有将近两亿元人民币,对中国人来说,目前实际上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一百位之外的那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实际上在经济上,中国政府基本上是不考虑的,最主要的是政治目的,是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统治。"
巨大的经济投入,使北京城的市容市貌涣然一新。豪华奢侈堂馆楼舍的林立四起,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奥运场馆水立方、鸟巢等的兴建,似乎也向外界炫耀着中国的富强发达。不过,当中国和北京因奥运成为世界的焦点时,人们在这些光鲜华丽的背后,也看到了一些令人辛酸的场面。北京市民刘风池家的房产去年被强拆,他本人悲愤之下病死医院,而身后留给妻子居住的房屋临街路口今年又被开发商和拆迁人员强行用围墙封堵,原因是为了使奥运期间大街路面美观好看。他的遗孀期间还受到拆迁人员的殴打。刘风池遗孀为此既悲愤又无奈:“他们没有道理来拆我这所房子,把我打了,把我一个人摁在院子里拆这房子来。他们打着奥运的旗号抢你是真的,他们来了人,从早晨开始在这儿封,我就不让他们弄,我说这是路口,这是老街道,历史上有资料可查的几百年的老街道,你没有资格封,我还在这儿住着呢,我人还没死。可是那工头拿铁锨就拍我了,一边拍着一边说‘我要拍死你’。特别狠,我都没见过这么狠的。”
类似刘风池一家的例子,在北京因奥运工程而被迫拆迁者中不胜枚举。这些普通家庭对奥运的态度也令人深省。刘风池妻子说:“我说你们打着奥运的旗号,你说老百姓不欢迎奥运,谁不欢迎奥运啊?!但是你们借着奥运抢劫、借着奥运作这些事情,谁对奥运还有兴趣啊!但是谁能理你呢?!很无奈呀!这就跟什么里面儿说的似的‘你要么就选择死亡,要么你就忍受着强暴’,就是这么个道理。对于流氓来讲,我强暴了你,我还没让你死,要么你早就死了。作为中国人来讲,现在也是这样,我宁肯被人强暴,我为了保住我这条命,我现在的人格成这样了,一种受侮辱地活着,多难受啊,你的人格、你的人的权利在哪儿啊?没有啊!要你怎么着,你就得怎么着!”
在其它地区,因筹办奥运而受累的也大有人在,以至于2007年中国民间自发发起“不要奥运要人权”的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和部分参加者因此而遭当局拘禁的事实,也使外界看到,中国国内的百姓对奥运并非一片欢呼声,但反对声音往往受到压制而难以发出。美国民间的“公民力量”创办者和召集人、学者杨建利博士数个月前才刚从中国监狱获得自由,他举例说:“我在国内的时候我就知道,所谓的“城管”借着奥运的名义不知道是没收了多少人的小摊,使多少人的生活没法正常地进行下去,这些都会引来反感,所以呢,很多人说大家一致地支持奥运,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中国也不是这样的,关键是大家为什么看不到很多反对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因为政府官方的新闻主导是不让这部分声音出来的;如果允许这部分声音出来的话,大家会非常惊讶地发现,中国人民对这次奥运是有不同看法的。”
这种状况无疑使官方的“和谐奥运”主旋律暴露出极不和谐的音符。而在国际舞台上,这种不和谐的音符更为强烈,其中就包括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抗议示威、海外藏人游行等等,这种情况是中共政府所始料不及的,直接影响到中共政府借北京奥运提升大国地位、展现国际形象的战略考量。
奥运开不开无所谓,民众最关心的是他们生活是否收到了影响
ReplyDelete我觉得失大于得,火炬传递老式熄火,北京市民也因为奥运影响了正常生活,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