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2 November 2009

柏林墙倒塌的历史坐标

1961年8月12日晚间,在战后的德国柏林市中心,悄悄立起了一堵高墙,将柏林分为东西两半。此墙虽然被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实际作用却是为了防止东德人逃亡西德。1989年11月9日,屹立28年之后的柏林墙倒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柏林墙的倒塌,最为直接的后果是打破了东西德的边界,而这一边界的打破则意味着整个战后世界秩序的改写。由于柏林墙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并极具讽刺意味,因而柏林墙的倒塌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历史于是将柏林墙的倒塌看作是东西冷战结束和东欧共产主义崩溃的象征。然而,柏林墙的倒塌仅仅是东欧共产主义阵营解体过程的一环,尽管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从东欧历史看,1945年二战结束,整个东欧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东德、波兰、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等等渐次汇入成为共产主义阵营。然而,这些国家内部对共产主义强权体制一直没有放弃反抗。比较典型的有1956年的匈牙利起义,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诞生。

在共产主义的起源地苏联,独裁者斯大林去世之后,从1956年以来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改革到1986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共产主义内部以共产主义乌托邦为动力的全新、改革的力量一直试图冲破极权体制的束缚,使共产主义套上人性的面孔。然而,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镇压,包括共产主义实践者在内的部分理想主义者渐渐明白,共产主义制度乃是一种刚性制度,看来森严强大,但却没有改革空间。正是这一次次冲击,一次次反抗,终于汇成历史大潮,冲决罗网,推到了高墙。1989年2月,在柏林墙倒塌前九个月,波兰独立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已经同政府进行了著名的圆桌会谈,奠定了波兰和平转型的基础,并在1989年的六月四日这一天,举行了为即将退出历史前台的波兰共产党保留65%的选票的半自由的选举。

柏林墙倒塌之后,历史在东欧突破,柏林墙崩溃的冲击波摇撼了东欧整个共产主义大厦。几乎是在柏林墙倒塌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变天,史称“金丝绒革命“,旋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共产政权也先后倒台。柏林墙倒塌的冲击波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最后传到共产主义的大本营苏联。1991年8 月,为了抵抗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改革,保住共产党的天下,苏联共产党保守派发动政变,但结果却更早地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柏林墙倒塌的冲击波还不至于此,在共产主义在苏东大多数国家破产之后十年,欧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南斯拉夫也最终走入了历史。一般认为,南斯拉夫是所有共产主义国家中最为温和、民族主义成份也最为强烈的的政权,即是说,南斯拉夫应该有更大的抵御柏林墙冲击的力量。然而,这一政权仍然没有能够避免崩溃的命运,也最终为柏林墙倒塌的尘土所淹没。

理论上讲,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不应该被地域所限,欧洲的冲击波也应该影响世界的局势。随着柏林墙倒塌的除了苏东共产主义世界之外,是世界东西冷战的结束。但是,亚洲的共产主义并没有随之消失,中国、越南甚至包括朝鲜这种原教旨主义式的共产极权国家也没有崩溃。历史如何解读这一局势?九十年代之后经济崛起的中国在新的全球地缘政治座标上又处于何种位置?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东欧世界如何面对变化后的世界和家园?

返回顶部(Back to the top)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